您现在的位置是:综合 >>正文

他是比肩钱钟书的天才,却被灌污水整死了

综合22178人已围观

简介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夏志清曾说:“20世纪中国人文知识分子就学养而论,有三位代表人物,第一代是陈寅恪,第二代是钱钟书,第三代就是吴兴华。”陈寅恪和钱钟书均名重天下,吴兴华却默默无名,鲜有人知。他曾说,他 ...

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夏志清曾说:“20世纪中国人文知识分子就学养而论,比肩有三位代表人物,钱钟却被第一代是书的水整死陈寅恪,第二代是灌污钱钟书,第三代就是比肩吴兴华。”

陈寅恪和钱钟书均名重天下,钱钟却被吴兴华却默默无名,书的水整死鲜有人知。灌污

他曾说,比肩他的钱钟却被治学计划是四十岁之前苦读,奠定根基,书的水整死四十岁之后,灌污他再开始实现他的比肩雄心壮志,然而,钱钟却被四十五岁他便被整死了。书的水整死



吴兴华

1921年11月21日,吴兴华出生于天津塘沽,父亲曾于清末科举中举,受新思想影响留学日本学医,回国后在天津行医。

父亲在文史方面造诣很深,家中藏书很多,吴兴华自幼受父亲影响,博览古书。他四岁就开始读《资治通鉴》,五岁入学,老师们惊叹其天赋,神童之誉不胫而走。

由于天赋过人,吴兴华读书时连连跳级,1937年,年仅16岁的吴兴华便考进了燕京大学。

吴兴华14岁便开始发表诗歌,16岁时,他的《森林的沉默》一诗,发表在戴望舒主编的杂志《新诗》上,一时轰动诗坛。翻译家、诗人周煦良评价说:“就意象之丰富,文字的清新,节奏的熟谙而言,令人绝想不到作者只是一个16岁的青年。”

就在吴兴华上大学期间,他的父母相继病故,家道败落,但他没有被生活的困难击倒,反而更加发奋苦读。

大学四年,除了学好本专业英文,还选修了法文、德文、和意大利文,还跟历史学家、词人张尔田读经,跟历史学家邓之诚读史。可谓博能经史,学贯中西。

燕京大学的图书馆,是吴兴华最爱去的地方,他到图书馆借书,一次要借十本,管理员不许,只能借三本,他说我不带走,就在馆里看,还没到闭馆时间,十本书就被他读完了。

出馆之后,他便去找人打桥牌,他桥牌时,他可谓谈笑风生,睥睨一切,他能一边打牌,一边讲笑话,别人苦思冥想之际,他还要拿起一本清代文人的诗集来看。据说,吴兴华的桥牌和围棋,是校内和中关村一带数一数二的,他的音乐天赋也深得朋友们的认可。

友人回忆,吴兴华总是手不释卷,经史子集无不涉猎,他的书桌上,总是摆着许多诗集,如《唐诗别裁》、《明诗别裁》、《清诗别裁》之类,他经常跟人打赌,谁如果随手翻到某页,读出一句诗,他若说不出上下句,就罚他两毛钱,他若说出,就让对方出钱买花生请客。若有客推门进来,就会看到地上总有扫不完的花生壳。



吴兴华

曾经将《老残游记》翻译成英的谢迪克教授,也是吴兴华的老师,他曾说:“吴兴华是我在燕京教过的学生中才华最高的一位,足以和我在康奈尔大学教过的学生、文学批评家哈罗德·布鲁姆相匹敌。”

哈罗德·布鲁姆是谁?他可是享誉世界的文艺理论家,他的《影响的焦虑》、《西方正典》等书,是当今学习文学理论的学子的必读书籍。

1941年夏,吴兴华从燕京大学毕业,留校任教。12月,太平洋战争爆发,日军封锁燕大,吴兴华带着姐姐、弟弟和三个妹妹,租住在东裱褙胡同浙江会馆,以翻译谋生。

那是最艰苦的日子,他以微薄的收入,维持着一家的生计,他最小的妹妹,染上了肺结核,当时盘林西林初问世,他们却无钱购买,妹妹最终在1945年去世。

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,吴兴华依然苦读书籍,精研学问。他苦读经史,对清代作家作了细致深入的研究,做了许多札记卡片。他还写了不少诗,同时翻译了不少国外作品,大部分刊载在《辅仁文苑》和《西洋文学》杂志上。

1943年10月,钱钟书的《谈艺录》出版,吴兴华给提了一些意见。1948年版的《谈艺录》中,钱钟书还在序言下附记说:“此书刊行,向君觉明,吴君兴华皆直谅多闻,为订勘舛讹数处。”

1948年,27岁的吴兴华,被聘为燕京大学副教授,他努力改造自己,希望尽快适应新社会。

1952年,高等院校院系调整,燕京大学西语系并入北京大学,吴兴华担任北大西语系英语教研室主任。能在名家云集的北大当主任,说明吴兴华的才学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。

那时的吴兴华,才三十出头,可谓风华正茂,大展宏图的机会就在眼前。

1954年,值莎士比亚诞辰400周年之际,翻译家施咸荣决定以朱生豪译的《莎士比亚戏剧集》为基础,出版一套《莎士比亚全集》。吴兴华在繁忙的工作之余,承担了《亨利四世》的翻译,他的译本,被翻译界公认为“神品”,他在翻译的基础上,还做了关于历史背景、文化典故、表演实况的考证,注释字数比正文还多。吴兴华还帮施咸荣解决了不少莎学上的难题,并承担了《莎士比亚全集》的很大部分校订工作,一共校订了朱生豪译的15个剧本。



吴兴华翻译的《亨利四世》

然而,命运的铁拳随即降临,1957年,吴兴华因不赞成苏联专家的英语教学方法,被扣上“帽子”,撤职降级,剥夺了教书、写作的权利。

但他还是尽自己的努力工作,默默地帮助系编写和校对《英语常用词用法词典》,既不能署名,也无半分收益。

同时还不忘学习,他自学拉丁文和希腊文,并达到了惊人的熟练程度,他为李健吾译过多篇拉丁文的戏剧理论,也为罗念生校对过希腊文译稿。

1962年,吴兴华得以摘掉“帽子”,恢复部分工作。他的情绪立即高涨起来,开始着手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。

他的第一个计划是翻译意大利文学中的巅峰之作——但丁的《神曲》。

但丁的《神曲》,可以说是翻译界最难攀登的珠穆朗玛峰,因为它的形式极为精致,很难用汉语还原。

《神曲》分为《地狱篇》《炼狱篇》《天堂篇》三大部分,每一部分33篇,加上序曲刚好100篇。内容上,《神曲》每三句为一节,一节中第一句和第三句押韵,下一句的第一句和第三句,又要与前一节的第二句押韵,如此循环,通贯全篇,形成ABA、BCB、CDC……这样的连环体。

而吴兴华,就是要根据意大利原文,按照但丁的结构、形式、音韵、节拍译出,这可是前无古人的工作。

如果吴兴华译的《神曲》完成,那将是翻译界难以企及的成就。



吴兴华作品全集

第二项计划,吴兴华打算写一部中国历史小说,题为《他死在柳州》,是关于柳宗元的,内容包含了当时和外国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的交往。

为了写这本书,他多年构思、收集材料,在写的时候,他仿佛进入了那遥远的时空,他说:“闭上眼睛,一幅唐代景象呈现在我眼前,风俗习惯,人来人往,宛如自己置身其中。”

除此之外,他还有翻译《荷马史诗》和古希腊悲剧等计划。

然而,一场更大的暴风雨已经来临,吴兴华惶恐不安,自知难以独善其身。《神曲》已经译了一半,《他死在柳州》也写了一小半,但他怕被人说“含沙射影、恶毒攻击”,于是只能将自己的心血烧毁。妻子谢蔚英心痛不已,她偷偷留下了《神曲》翻译的一个小节。

1966年,北京大学建立了数百人的劳改队,吴兴华被勒令入队。

或许他自知难逃此劫,于是他将平日爱不头释手的《四部丛刊》得新核对整理一遍,这部书包含经、子集共十二箱。他告诉妻子,将来日子过不下去,可以变卖。



吴兴华一家

8月2日,吴兴华劳动时体力不支,被殴打,又被灌下化工厂污水,当场昏迷。他们说他“装死”,又打又踢,不准送医院,等到了晚上,见吴兴华还不起来,才送医院。

8月3日,吴兴华因急性痢疾去世。他们说,他是自杀的。

吴兴华是难得的博通今古、学贯中西的天才,他可以一手翻译西方名著,一手写评论文章,一手写优美诗歌,一手写历史小说,一手写《马洛和他的无神论思想》、《<威尼斯商人>——冲突和解决》,一手写《读<国朝常州骈体文录>》、《读<通鉴>札记》。

这样的才学,如果他能挺过那段特殊时期,那么他的成就将不可限量。

可叹!可悲!

Tags:

相关文章



友情链接